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奉賢研發廠房租售招商 > 正文內容

津云:天津全力打造海洋裝備高端制造領航區逐浪“高精尖”做強產業鏈

  多功能深水工程船進行“深海一號”海上安裝作業。

   建成全球蕞大的“海底數據艙”、刷新我國海上單體原油生產平臺的重量記錄、承接極端環境下裝備檢測任務、船舶減排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兩個月來,我市海洋裝備制造產業捷報頻傳。

   海洋裝備是全球海洋科學技術的制高點,也是我市高端裝備產業鏈四條子產業鏈之一。近年來,隨著海洋裝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創新鏈互通,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市海洋經濟創新型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在海洋經濟產業鏈中,海洋油氣裝備、高技術船舶、海洋能開發利用裝備等都是重要鏈條。我市圍繞海洋科學裝備、海洋運載裝備、海洋油氣開采以及新能源應用等領域,持續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不斷突破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難題。

   日前,全球首套商用“海底數據艙”由天津港保稅區企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完成建造,從天津港起運赴海南三亞,進入海上安裝階段。“海底數據艙”是把傳統的數據中心搬到海底,利用海水冷卻作用為服務器降溫,具有省水、省電等低能耗、低成本優勢。據了解,“海底數據艙”罐體直徑達3.6米,與“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相當,是目前全球蕞大的“海底數據艙”,將被安置到水深超過30米的海底工作。

   從陸到海,如何保證巨大直徑的罐體在長時間“服役”過程中抗腐蝕、不漏水?如果關鍵設備出現問題能否頭部時間順利回收更換?在“海底數據艙”建造過程中,“我們組建專家團隊對‘海底數據艙’進行技術攻關,先后攻克了可回收水下泵模塊設計、超大直徑封頭法蘭水下密封安全性、緊湊型空間復雜管線布置及預制、海生物環境抗附著及腐蝕能力等核心技術難題,蕞終實現了在海底為服務器提供恒溫、恒濕、恒壓、無氧、無塵工作環境的目標。”海油工程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安家”在南海的還有海油工程自主建造的另一個“巨無霸”──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深海一號”由2.4萬個零部件組成,投影平面相當于兩個足球場,蕞大排水量11萬噸。每天,“深海一號”要從海底1500米處開采出1000萬立方米天然氣,它坐擁多項世界級創新和核心關鍵技術,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邁入了“超深水時代”。

   在海洋裝備的下游,我市在船舶節能減排領域也在不斷突破。日前,研發生產船舶節能減碳設備的疊風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疊風新能源”)憑借“船舶風力旋筒助航系統”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決賽中獲得優秀獎,該系統填補了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擁有4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疊風新能源,去年通過了英國勞氏船級社的原則性認證,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旋筒帆國際認證的自主獨立創新企業。疊風新能源總經理李智表示,今后還將進軍翼型風帆、船舶氣層減阻等多種船舶節能減碳設備的開發和制造領域,致力于打造天津地區船舶節能減排設備產業基地。

   在海油工程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疊風新能源等“串鏈、補鏈、強鏈”企業的加持中,我市海洋裝備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創新型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在核心技術突破帶動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隨著海洋裝備企業加速轉型升級,高水平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天津不斷完善相關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校企合作,從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引才引智,打造海洋裝備產業“高精尖缺”人才方陣。

   日前,天津海洋裝備產業(人才)聯盟首個人才培養基地在濱海新區揭牌,政校企攜手共建“人才資源池”。在揭牌儀式上,海油工程與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等高校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啟動戰略科學家培育、青年科技英才選育、綠色低碳轉型及數字化人才發展、大國工匠培養等計劃,為高校培養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為企業精準引才拓寬渠道,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成立于2020年的天津海洋裝備產業(人才)聯盟,旨在構建“政府搭臺、人才主角、產業發展”的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圈,目前聯盟成員已經擴展到113家,盟內企業簽訂合同5745份,簽約金額達175.8億元,實現8個產學研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完成10家海洋裝備產業鏈“專屬認證”企業認定,形成了線上線下協作共贏的產業創新生態。

   “我們生產氣墊船需要空氣螺旋槳的試驗,聯盟就幫我們對接了天津大學濱海研究院推動產學研合作;我們需要用到輕型材料,聯盟幫我們就近解決了材料配套問題……加入聯盟近兩年,我們從中受益匪淺。”提到天津海洋裝備產業(人才)聯盟成立對企業的影響,精藝特新創始人王平說。

   11月底,聯盟企業海油發展安全環保公司安技服研發的“水下生產系統數字化自主型預測與生產優化系統”在中國海油部分油田成功海試應用,利用大數據解決了水下生產系統實時健康狀態不明、故障部位不清、故障難以診斷等棘手問題。該系統也是由企業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單位的相關專業人才聯合研發的成果,為我國海洋裝備“數智安全”再添利器。

   據了解,今后海油工程還將與天津濱海職業學院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致力通過“訂單式”學生培養、現場實踐、專項培訓等舉措,為產業聯盟培養海洋裝備產業高素質、專業化技能人才,賦能濱海新區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人才、技術的雙重加持下,我市海洋裝備制造企業不斷帶動上下游“鏈”式反應,產業集聚效應倍增。

   這個月,為大型設備提供檢測服務的華威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威技術”)在保稅區的海洋裝備制造檢驗檢測中心項目建成投產。“我們一直服務于海油工程、博邁科等企業,近兩年業務量持續擴大,營收增長在15%左右,新的檢驗檢測基地投產后,產值還會大幅增長。”華威技術總經理高海波表示。

   眼下,華威技術正為博邁科在北極的一個項目提供檢測服務。博邁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俄羅斯獨立公司諾瓦泰克第二個在西西伯利亞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地處北緯72°極寒地區,對設備各項標準要求很高。

   此前,華威技術已參與博邁科30多個項目的無損檢測工作,涉及磁粉檢測、超聲波檢測等諸多方面。“隨著項目承接的難度和要求不斷提高,也倒逼配套企業在技術、服務方面提升能力,這是產業集聚后的共贏效果。”在博邁科負責人看來,天津海洋裝備制造領域已經實現集群化發展,良好的碼頭岸線資源、船廠以及配套服務都在助力產業集群快速形成。

   李智也表示,下一步,疊風新能源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計劃在保稅區設立旋筒帆生產制造基地,帶動周邊相關船舶配套企業、船舶新造改造項目共同發展。

   近年來,保稅區先后獲批為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科技興海示范基地等,逐漸形成了以海油工程、博邁科為龍頭,以太重濱海、中海油特種裝備、華威技術檢測為支撐配套的海洋油氣裝備產業集群。此外,臨港區域規劃打造的海洋裝備產業主題園區,連續兩年實現產業規模同比增長超20%。2023年,園區將初步建成,工業總產值預計將達到168億元,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根據《天津市海洋裝備領域科技創新發展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24年,我市海洋裝備產業鏈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整體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率5%以上,產值規模年均增速15%以上,營業收入將達350億元以上。同時,以保稅區臨港區域為核心,打造1個國家級海洋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產業鏈發展能級和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成為全國海洋裝備高端制造領航區。

   大連理工大學22日發布消息稱,由大連理工大學、白俄羅斯國立信息與無線電電子大學...

   天津市武清區丹佛斯全球制冷研發測試中心內,8個同時涵蓋變頻、定頻壓縮機新產品的...

   凜冬來臨,“天大的溫度”也如期而至。日前,天津大學舉辦愛心冬裝發放和“水果節...

  我校代表團赴日參加第十三屆中日大學校長論壇并訪問東京大學

  醫學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在我校召開

  “美好青春我做主”紅絲帶青春校園行走進天津大學

  我校兩團隊入選首批天津市頂尖科學家工作室

  新工科課程《控制理論基礎》結課比賽順利舉辦

  天津大學第十期教職工健康大講堂暨第二期青椒成長沙龍活動順利舉行

   【校報特稿】改革前沿:砥礪初心 奮楫潮頭 勇建時代新功———天津大學福州校區建設發展5周年紀實

  【校報特稿】天大·人物:王學仲先生逝世十周年懷思

  中國內燃機學會儲能技術分會成立大會暨頭部次工作會議順利召開

葛毅明微信號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

本文鏈接://fsbaixuan.cn/index.php/post/3183.html

分享給朋友:

相關文章

上海徐匯黃浦江濱水工業遺產的改造|他山之石

上海徐匯黃浦江濱水工業遺產的改造|他山之石

  原標題:上海徐匯黃浦江濱水工業遺產的改造|他山之石   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的同年,在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的告示中,就規劃了黃浦江邊供外國貨輪停泊的洋船停泊區,時至今日,黃浦江濱江已然成為上海乃至中國濱水工業的代表。   徐匯區境內共有11.4公里長的海岸線,是黃浦江可開發蕞大的區域的海岸線,徐匯濱江的工業遺產地的改造,對城市空間更新和文化遺產...

上海盤活產業用地發力“工廠登高”

上海盤活產業用地發力“工廠登高”

  工業領域常見的“大平層”廠房,如今開始“登高”。在上海閔行、嘉定、臨港等區域,動輒六七層甚至更高的樓宇內,企業既能機聲隆隆地生產,又能實現研發設計、辦公等需求。這股集約高效利用空間、推動生產垂直向上的產業新浪潮,名叫“工業上樓”。這是記者從近期由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與頭部太平戴維斯聯合主辦的上海產業升級論壇上獲得的信息。   據了解,“工業上樓”興起于深圳。這一...

又一科創總部社區落地上海臨港FTA建筑設計

又一科創總部社區落地上海臨港FTA建筑設計

  由內容質量、互動評論、分享傳播等多維度分值決定,勛章級別越高(),代表其在平臺內的綜合表現越好。   原標題:又一科創總部社區落地上海臨港 FTA建筑設計   2021年,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掛牌成立兩周年。灘涂造城、平地興產,位于浦東東南海岸的臨港,曾是無人問津的“臨大荒”,如今在國家戰略布局下,正匯聚起一批批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來此落地生根。...

奉賢海灣:坐擁百里海岸線享受排名前列縷陽光

奉賢海灣:坐擁百里海岸線享受排名前列縷陽光

  奉賢海灣板塊東臨上海深水港碼頭,南接杭州灣北岸,西毗上海化學工業區,北枕奉賢縣城南橋鎮,規劃面積15.95平方公里,分三個片區開發。   東面規劃建造高爾夫球場、碧海金沙示范區、風箏場、游艇俱樂部等休閑度假區,南面規劃打造容積率在1以下的以別墅為主的低密度生活區,北面建設集上海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商學院等知名院校的大學園區。   此外,通...

舊改快訊┃58萬㎡!南山潤亞奕拓廠房更新項目規劃公示

舊改快訊┃58萬㎡!南山潤亞奕拓廠房更新項目規劃公示

  9月28日,深圳市南山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發布關于南山區南頭街道潤亞奕拓廠房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的公示。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寶安管理局發布關于《大鏟灣北部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的公示。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羅湖管理局發布關于羅湖[新秀羅芳地區]法定圖則02-01地塊規劃調整公開展示的通告。   民企債券...

汕頭南濱綠地公園融入海綿城市體系

汕頭南濱綠地公園融入海綿城市體系

  汕頭南濱綠地公園風光。來源:羊城晚報   湖光瀲滟、山色環繞,一行白鷺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翩翩起舞,泛起圈圈漣漪……   南濱綠地公園位于汕頭市濠江區,地處內海灣礐石大橋南段,背靠礐石風景區,與市中心區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作為“城市門戶、活力公園”,該公園通過修復山海生態廊道、塑造韌性海綿系統,成功入圍“中國海綿城市十年成就展·項目典范”第12...

汕頭市生態環境局澄海分局政府信息公開

汕頭市生態環境局澄海分局政府信息公開

  汕頭市威雅科技有限公司頭部車間自動涂裝線生產擴建項目   汕頭市威雅科技有限公司頭部車間自動涂裝線生產擴建項目   鹽鴻鎮建民橋工業區廣東永豐園實業有限公司廠房   5(汕環澄海建[2024]24號)汕頭市生態環境局澄海分局關于對汕頭市威雅科技有限公司頭部車間自動涂裝線生產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rar...

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

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

  園區遠期控制面積50平方公里。向東與濱海港連成一線,重點發展精細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   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省級化工基地。園區西依中山河而建,擁有內河岸線公里;北臨黃海而立,擁有海岸線公里。   園區創建于2002年5月。近期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現有各類化工企業100多家,涵蓋生物化工、醫藥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