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何時還“風貌”
老街商鋪自搭涼棚,棚布五顏六色、長短寬幅各不相同。
南橋塘南側護岸搭建了不少房子,電線從鄰近樓房拉過來。均張家琳劉洪宇攝
“莊行老街位于莊行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內,老街上一些店鋪隨心所欲搭棚擴店、跨門經營;有的亂掛店招和廣告牌,當街拉客;河道邊垃圾滿坡、古橋下拉起鴨舍……這樣的景象,實在與歷史文化風貌區格格不入!”奉賢區孫先生近日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希望有關部門能管一管。
從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官方網站了解,本市現有44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奉賢莊行南橋塘是其中之一。風貌區沿南橋塘的南北兩岸展開,有不少作為人文景觀的、具有當地傳統特色的江南木結構建筑群。不過,東街一帶的傳統建筑都被改建為沿街商鋪。
南橋塘,真的如孫先生反映的那般嗎?記者近日實地進行調查。
7月28日10時30分,記者來到現場。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以一新路為界,分東、西兩街。東街即當地俗稱的老街。記者由西往東進入老街,只見一、二層傳統木結構建筑下,沿街底樓多成商鋪,絕大多數自搭外伸涼棚,用以支撐棚架的鋁合金長桿都深深嵌于建筑外墻內。也有的店鋪自建高大的廣告牌,在一片低矮的傳統木建筑群內顯得十分突兀。
本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規定,在風貌區內設置戶外廣告、招牌等設施,應符合風貌區保護規劃的要求,不得破壞建筑空間環境和景觀。現有的戶外廣告、招牌等設施不符合風貌區保護規劃要求的,應限期拆除。
“老板,快進來吃羊肉!”臨近中午,沿街餐飲店伙計紛紛走上街面拉客,聲音此起彼伏。記者隨意走進一家“老廚房私菜館”,幾張拼接的桌上擺放著白切羊肉等各種熟食、涼菜,全都無遮無蓋。記者注意到,店堂四周并沒有公示餐飲業相關證、照。除該店外,對面的“興鮮樓”同樣沒有亮證經營。
在老街,記者還看到懸掛“中醫推拿”廣告的住家。走進“天樂按摩”屋,名片顯示“高級按摩師”的男子上來就要記者做項目。墻上“價目表”上印著“中醫推拿”“刮痧”“走罐”等項目以及對應的“時間”“門市價”“會員價”等,還有諸如“具有特色治療效果”等字樣。國家《關于中醫推拿按摩等活動管理中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非醫療機構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動,在機構名稱、經營項目名稱和項目介紹中不得使用“中醫”“醫療”“治療”及疾病名稱等醫療專門術語,不得宣傳治療作用。上述現象顯然違規。
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內,南橋塘橫越東西,巨潮港、冷涇港縱貫南北,商鋪、民居多依水而建。不過,這里的河水與清流碧波似乎已絕緣。
記者沿老街一路往東,走上“老銀行褚涇橋”。此橋是南橋塘、巨潮港、冷涇港三河交匯處。從橋上俯瞰,河水混濁,綠中泛黃,大片的浮萍、油污隨處可見。橋北,臨巨潮港的護坡上堆了大量垃圾、廢渣,原有綠色植被全都焦黃、枯萎。莊行暴動烈士紀念碑下的北側沿河護坡上,建筑垃圾也不見清理。
風貌區蕞東端是橫跨南橋塘上的厙橋。一眼望去,橋上成了停車場;橋下北側橋洞內成了養鴨的棚舍:隔離網、短竹竿、木柵欄、碎磚爛瓦;河水渾濁味重。
漫步東、西兩街以及莊南路,見南橋塘內多處河段水面上均漂浮有塑料袋等大量雜物,河水還不時冒出串串氣泡。
記者注意到,住家、商鋪臨河處都辟有與河道平行的水壩,壩內埋設納污管道。雖然水壩頂部有綠植裝飾,可壩內的狹窄河面上,卻滿是垃圾污垢,顯然久未清理。
本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規定,在風貌區保護范圍內建設,除確需建造的建筑附屬設施外,不得新建、擴建。
記者在風貌區蕞東端的厙橋上憑欄四望。朝西看,老街臨河民居時有侵奪河道建房。厙橋東南側,一排紅色外墻的五金加工廠房直接“坐落”于南橋塘河堤上,長度達100米左右。河堤近水面處,還安設了多個口徑在40厘米左右的泄水孔,排水混濁。該廠房東面,灰白色磚墻、天藍色彩鋼板與紅色外墻呈現明顯的新舊差異。而在靠近厙橋路一側的廠區大門口,正在搭建腳手架,有工人稱還要擴建。
記者又來到南橋塘上的人行橋上,見南側護岸上也“栽種”了不少房子。由于樹蔭遮擋,橋上看似9間,橋下數至少20間。“小房子”全部緊貼河道,有磚砌有板搭,上覆石棉瓦,房頂部全都有電線與鄰近的多層樓房串聯。記者被告知,上述房子都系樓房內居民自搭,或停放電瓶車,或堆放雜物,多在3、4平方米左右。記者在其中一處敞開大門、隔有布幔的“庫房”前,看到里面是個“縫紉車間”,私接亂拉的電線下,充斥半人高的各類紡織品。
風貌區內,一面是任意搭建的各類違法建筑,一面是文物保護工作的粗糙。西街南橋塘上的八字橋系三跨平梁石橋,屬奉賢區文物保護點。古樸的花崗巖橋面卻配裝銀白色油漆涂刷的鐵欄桿,并不般配。南橋堍雖然豎有“奉賢區不可移動文物”的石刻,卻無該橋任何文字說明介紹,類似情形同樣存在于東街的油車橋(毓秀橋)。
“魚米莊行鬧六時”,這是數百年前人們對奉賢莊行水美魚肥、有花有米的贊美。莊行不僅擁有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還是全國重點鎮、本市九個新農村建設試點鎮之一,并于去年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保護歷史文化風貌不只是鋪一條“老”街石板路,再搭幾間“古色古香”的木門板商鋪,必須清新商業文化氣息,疏浚歲月沉淀的河道,讓水清、岸綠、天藍,喚起人們無盡的鄉愁。
·河北東和村:“龍須溝”變“江南水鎮”
·上海金山:全力推進河道整治 從河長制到河長治
·西安浐河建筑垃圾成堆 河道被垃圾分成三段
·浙江一河道河水變奶綠色 疑似膠水企業排污
·甘肅西和縣尾砂泄漏源頭完成封堵 已無污染物進入河道
·陜北油田頻發漏油事件 河道及農田遭大面積污染
·秦嶺山洪事發前遭占河道經營 救生圈成租賃品
·山東旱災致780條河道斷流 40余萬人飲水困難
·山東旱情持續250多萬畝農作物受旱 157條河道斷流
8家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須整改!
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任務書明確
五問鄉村振興 文化產業能做什么?
產業扶持讓文創走得更遠
“元宇宙”試水多場景跑出加速度
文化綜藝如何“玩轉”傳統文化?
老外的中國映像:俄羅斯小姐姐筆下的水墨中國
本片由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宣傳部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辦公室推薦,為李沐霏、黃玉婕和翟樂一(也門)的參賽作品。
更多
吳萌:不斷上新的“云展覽”背后博物館觀念正在怎樣變化?
胡祥:“科技+文化”新意頻出
唐詩逸:在傳承與創新中勇攀藝術高峰
巫喜麗:呵護青少年網絡精神家園
更多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 “掃一掃”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