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橋老城區這所中學新建了地下車庫家長不用堵校門口就可以接孩子丨城市更新向美而行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行動包含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引發社會關注。城市更新涉及面廣、工程量大,應從何處著力?如何共建共享“高品質生活”?
讓我們從市民眼中的變化和市民的親身體驗,于“城市更新,向美而行”中,看城市更新與蝶變的奉賢實踐。
多年來,奉賢中學附屬南橋中學附近的早、晚高峰路況讓附近居民和接送孩子的家長“苦不堪言”。
奉賢中學附屬南橋中學正門口附近,攝于2月24日。
奉賢中學附屬南橋中學地處奉賢區南橋鎮“老城區”,學校正門口的新建中路較為狹窄。特別是每次放學時,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混行情況經常出現,疊加道路兩旁的臨停車輛,“堵”已是常態。附近小區暫無遷建計劃,道路無處拓寬,私家車保有率日漸上升……
面對這樣的矛盾和需求,該如何“破局”尋出路?
2月27日,奉賢中學附屬南橋中學放學時,往常的擁堵景象“忽然消失”了。
停車庫入口緊鄰校門,建筑采用框架結構,地上一層,地下一層,共新增停車泊位360個。
一層區域是小汽車停車區與接送區,也就是此次開放給家長們的區域,總共有76個車位,基本滿足了家長接送需求。除了首層向家長開放,地下一層為小汽車停車區及部分充電區、設備用房,目前開放了部分區域給教師停車。
“說實話,我們家長對校門口擁堵的情況還是有點抱怨的,但我們也知道老城區的路很難再做變更,確實沒有辦法。”現在有辦法可以解決停車問題,這讓家長顧燕英很高興,而同樣等孩子放學的高燕則表示,孩子頭部年上學的時候,她還時常會開車接送,后來受制于停車位和道路狀況,慢慢就變成了助動車接送,不過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會陷入兩難,開機動車要堵很久,騎助動車就難免會淋濕。如今,寬敞整潔的停車庫“一次性”解決了問題。每天放學時,家長、學生可以賞“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
據了解,該停車場所在的“南橋源”南橋書院運動場及地下停車庫改建工程項目按照“學區+社區”相互融合的設計理念,在確保學校功能的基礎上,利用運動場改造,蕞大限度挖掘停車資源,提高區域泊位供給。
而停車庫頂板由足球場、環形跑道、籃球場、排球場、手球場、遮陽棚及看臺組成。這樣的設計,讓停車庫和學校相連,卻又可以單獨分隔,減少對學校教學秩序的干擾。
“目前,138位家長自愿申報了在停車庫接送孩子,我們會給每位家長發放停車證。出于安全考慮,每個孩子也會有一個對應的‘掛牌’,學生出入車庫需憑證。”南橋中學校長何鴻斌介紹道:“在接送區域,我們也安排了一位執勤老師和一位保安,共同維護接送區的安全。”
負責停車庫改建工程的是上海奉賢南橋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褚源介紹:“這座全新啟用的停車庫是上海極少與運動場地相結合的智慧停車區其中之一,實現行車導航的智慧停車體驗,具備停車場專用電子地圖、空余泊位感知發布、行人定位、行車定位等功能。”
“南橋源”南橋書院運動場及地下停車庫改建滿足了教職工停車、家長接送停車的需求,也解決了周邊居民的停車問題。未來,學校2萬平方米的全新運動空間也都將與社區“共享”,此次學校升級改造與整個老城區更新密切地聯系在一起。
未來,該停車庫將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時向市民提供空泊位車行導航、尋車步行導航、精確泊位預約、錯峰共享,通過分時分區管理為周邊社區提供機動車位,有效緩解周邊老城區停車難、公共空間和民防設施缺乏等問題。
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才能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這是奉賢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一次具體、生動實踐,更是在城市管理和城市更新上的一次創新實踐。
你在日常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城市更新”的好項目?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