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新書場透出“老味道”演繹城市獨特文藝風情
3號老糧庫的“運河書場”里,座無虛席,異常熱鬧。程鵬攝
中新網宿遷4月30日電 (劉林 程鵬)30日上午,絡繹不絕的游客沿著運河蜿蜒曲折的流淌脈絡,行走在江蘇宿遷中運河風光帶,清風徐徐、樹木繁茂、水流潺潺、棧道蜿蜒。
當日,江蘇宿遷大運河沿岸休閑文化新地標——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式開園,3號老糧庫的“運河書場”里,座無虛席,異常熱鬧。
運河之聲藝術團的20多名演員早早地來到現場,化妝、走位,為演出做準備。“我們為觀眾精心準備了14個節目。”團長王小燕表示,希望通過經典的節目讓大家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哇,好新鮮哪……”黃梅戲《誰料皇榜中狀元》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叫好。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黃梅戲《誰料皇榜中狀元》《雙膝跪地喊娘親》、評劇《小橋送線》、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等多劇種十多個節目輪番上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市民劉先生帶著孫子孫女看得津津有味。他說,“這些都是國粹,就要從小熏陶教育。”
據了解,運河書場的演出是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產業園“五一”活動之一,每天演出3場。活動組織地方曲藝家演繹黃梅戲、評劇等劇種,還有宿遷傳統戲劇柳琴戲、蘇北大鼓、蘇北琴書等眾多底蘊深厚、新穎獨特的地方戲曲,演出內容既有傳統曲目,又有新創曲目,不僅促進了傳統曲藝的傳承與發展,也演繹了城市靈動獨特的文化風情。
“這里環境古色古香的,能在這里聽戲,有那么點感覺了。”作為“京劇發燒友”,70多歲的高奶奶微笑著靠在椅背上閉眼聆聽,手指隨著音樂敲打著節奏。
悠悠運河水,滋養了兩岸因水而聚、因河而興的勞動人民,也孕育了宿豫的精神特質和文化底蘊。
近年來,圍繞運河文化,宿遷市宿豫區以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為出發點,以提升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為落腳點,精心打造了“運河書場”公益演唱活動,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好聲音。作為宿豫區本土文化品牌,“運河書場”自開辦以來,深受市民歡迎。此外,話劇《運河兒女》、歌曲《我的運河》《幸福的湖與河》等諸多圍繞大運河的文藝精品,不斷擴大著“宿豫出品”的影響力,一曲曲動聽的文化音符在宿豫大地跳動。(完)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