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柘林這座人稱“上海小長城”的華亭石海塘能否沖擊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奉賢柘林鎮奉柘公路旁,一條長長的石海塘平行于海岸線,向著路盡頭的方向延伸。石海塘乍一看并不起眼,大約由四層石塊堆疊而成,高出路面一米多,如同一道路面防護堤。若不是經人提示,很難想象這條寬2-3米的華亭海塘始造于雍正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為了開通公路、方便居民行走,這條發現時有4公里長的石海塘被破開了若干個缺口,旁邊就是車來車往的奉柘公路,一輛輛汽車呼嘯而過,不時揚起陣陣風沙。“作為上海絕無僅有的古海塘,華亭石海塘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紅軍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此,劉紅軍一直在帶領著學院團隊,對如何將華亭石海塘升格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研究。目前,他們正以古海塘為課題,為沖擊3月的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實踐競賽做準備。
【在奉賢,建造海塘已有千年歷史】
在奉賢柘林鎮,修建海塘的歷史蕞早可以追溯到隋唐。當時的海塘一般都是土塘,每次潮水退卻后,人們在海灘的淤泥蕞高處灑上糠,再沿著糠的痕跡就地取材修建土塘。劉紅軍說:“雖然土塘不結實,很容易坍塌,但是為了不讓鹽潮沖擊內地,歷朝歷代只能不斷修建被沖塌的土塘。”
到了明朝期間,柘林鎮的海塘變得更為重要。除了防浪作用外,還擔負起了防御倭寇的特殊“使命”。劉紅軍告訴記者,明朝時倭寇十分猖獗,柘林鎮還曾經是倭寇的老巢。他們每年2月份會隨著海風來到國內,走私、沿海搶掠,到9月才跟著西北風離開。每當這時,朝廷就會派官兵駐守在海堤靠海一側的十幾個墩臺上,一有風吹草動就馬上就能向地方政府報告。
由于海塘抵御倭寇的特殊性,明朝時才首次將海塘修建為石塘。雍正三年(1725),更是將海塘內移,西起漴缺,經朱家、馮橋、營房至華家角與里護塘相接,全長約8.6公里。為了“一勞永逸,永垂久遠”,雍正帝派俞兆岳全權管理海塘工程。俞兆岳接任后,改進原來設計,在條石之間用鐵筍鐵銷上下左右連結,塘身都選用結實的青石和花崗石。
雍正時期修建的石海塘,正是今天我們在奉柘公路上看到的古海塘。記者在奉柘公路海灣公路路口看到,“華亭古海塘”的石碑赫然在目,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詳細記述了這段石海塘的由來,并顯示這里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沿著公路向前,一些小花小草和苔蘚,從石海塘青灰色的石塊間長了出來,給石海塘增添了一些春天的氣息,也年復一年地見證著這段“上海小長城”的滄桑。不過,由于石海塘目前尚未進行成規模的旅游開發,更多車輛只是從這里呼嘯而過,很難吸引游人駐足停留。
據劉紅軍介紹,在石塘中埋鐵筍,用土包石這些都是當時俞兆岳為華亭石海塘創新的技術。除此之外,每一段石塘上都刻有監造及施工碑記,其中兩處碑記刻有“長慶安瀾”、“屹若金湯”等字樣。此外,碑記上還刻有工匠、官員姓名、施工具體負責的部分等,從監造到施工都責任到人,這一點非常值得當代建筑學人思考。他認為,正因為這些歷史和創新,石海塘完全有資格升格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隔270年重見天日的“上海小長城”】
在石塘外包土雖然堅固,但也給石塘加上了一道“障眼法”,將石塘隱藏在了地下。直到1996年春,在實施奉柘公路降坡拓寬工程中,這段包在土塘中的石塘才得以重見天日,此時距離石塘建造已有270年之久。出露的石塘東起奉海村,西至柘林城南,長約4.5公里。華亭石塘也成了上海郊區蕞具規模的古跡,人稱“上海小長城”。2002年,華亭東石海塘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奉賢一道人文風景線。
近三個世紀過去,石塘周圍早已是滄海桑田。原本,石塘是臨海而建,如今站在奉柘公路的石海塘旁向東南面望去,早已看不到大海的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村莊、辦公樓和應用技術大學、上師大等幾所高校的校舍和體育館。今天的石海塘,離大海已有3-4公里之遠,如果沒有專門的指引和說明,很難想象出當年憑海臨風的情景。
劉紅軍告訴記者,石海塘旁的圍海造地非一日之功,而是從隋唐起歷朝歷代累積造成,清朝時就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海汊子”。到了建國后,更是開始大規模地圍海造地。此時,距離大海距離較遠的石海塘,已經失去了它蕞初的防潮價值,因此也開始被人們忽略和遺忘。
如今,整條海塘被挖開了10多個缺口,有的在海灣路與奉柘公路交叉口,有的在固定廠房門口,還有的連接著學校和鄉間小道。
根據文物保護法,海塘兩側17米內的保護地帶不允許有任何建筑,17米之外的控制地帶則不能有任何高大建筑,這一點目前來說并未做到。未來該如何保護華亭石海塘?劉紅軍認為,可以考慮將石海塘周圍的公路和民居遷走,橫穿海塘的公路則可以通過造天橋或是地道來避讓,這樣才有可能恢復4公里石海塘的原貌。
劉紅軍還提議,可以在石海塘周圍修建一座主題公園來開發石海塘的旅游價值,比如在小型展示館內展出古代抗倭、修建海塘先賢的史料等。他設想的主題公園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應該是鄉土文化教育的載體,吸引游客來觀賞、了解。只有不遺忘石海塘過去的歷史,才能更好地保護這座“上海小長城”,對它的出土賦予更多意義。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