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凡人歌·同心抗疫|1小時搭起守路帳篷上海老木匠也是“基建狂魔”
圖說:蔡建明和潘力一同為帳篷搭起架子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近日,申城時有風雨。奉賢和浦東惠南的大集市、大團本地的五金店,浦東金園村村干部潘力跑了個遍。但是,他沒找到一頂能為道口志愿者遮風擋雨的帳篷。
苦尋兩小時未果,潘力回到金園村時已是下午3點52分。此時,潘力想起老宅鄰居蔡建明。潘力兒時的樂趣,就是看著蔡爺爺做木工。既然外面買不到帳篷,那就請村民做一個。潘力當即出發,前往蔡建明家。
“守護村子,我們肯定出力。”蔡建明、朱龍仙夫婦聽到小潘的求助,一口答應下來。天色漸暗,兩戶人家分頭行事。蔡建明將倉庫里的切割機拖了出來,朱龍仙取來平日用于罩蔬菜的尼龍薄膜。潘力則回到隔壁老宅,找出可用的木塊。
退休多年,蔡建明手藝不減。木塊迅速被切割成條。木條交錯,連接處用鉚釘釘牢。三角形的每個角,都是支撐點,用鐵絲纏住。20根木條組成的結構,簡單而牢靠。它是蔡建明大半輩子木工經驗得出的作品。在潘力和另外兩位村民的幫助下,帳篷雛形迅速誕生。罩上幾層尼龍薄膜,這帳篷不僅防風防雨,還能保暖。
圖說:帳篷能容納3位志愿者和一張登記桌
從潘力求助,到帳篷出爐,用時不足一小時。
5點不到,蔡建明開著三輪電動車,將帳篷送到三三公路金長樹路交界處。這里是金園村三個重要道口之一。返滬進村的居民,會在此登記并測量體溫。執勤的志愿者邵阿姨夫婦,驚訝道:“我們也就中午提了一句,沒想到還真弄出來了。”他們與村委干部王麗華一同,在路口駐守到深夜。而帳篷,讓他們在執勤的頭部天,就感受到三分暖意。
“金園村的帳篷”一經問世,周邊村里紛紛效仿。“大團和周邊幾個鎮的村居,都有學我們的。”潘力說道,“有的村自己做帳篷。還有的村,直接找工地支援了一個集裝箱。”
據潘力介紹,大團鎮政府逐步完善志愿者執勤的后勤保障。金園村不僅三個路口都有了帳篷,有條件的帳篷還配備了電燈。
2月9日中午,“金園村的帳篷”在服役五天后,退居二線,作為村內小道口的執勤崗。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