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買菜故事|“買菜”這件小事成了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大事
2022年春天,對于身處上海的你,“買菜”,有多重要?多多買菜員工飛輪(化名),頭部次感受到,“買菜”這件小事,原來是人們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大事。他也深深體會到,當菜不缺,人手和運力緊張時的心焦。他和他的同事,用10天時間,生產14400份食材盲盒,免費送出100多噸菜。這個春天,在這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買菜小事中,依舊是“互幫互助,守望相滬”的上海。而每一個在上海生活的人,都有自己的“買菜故事”。
自述人:飛輪,“多多買菜”上海區工作人員蕞近我又重新過上了集體宿舍生活3天前,在得知上海進行新一輪核酸篩查后,我和同事們頭部時間將“家”搬到了位于奉賢區的“多多買菜”中心倉。過去72小時,大家吃睡工作都在倉庫里。
多多買菜大倉內員工在包裝分揀。 受訪者供圖
對,我們其實是“賣菜”的。這大半個月來,我們經歷了線上買菜訂單爆單,也遇到菜品分揀好卻發現小區臨時封閉,組織采購了100多噸愛心食材物資送到封控和老齡化小區,也被外地供貨商告知擔心被隔離無法及時送貨我頭部次感受到,“買菜”這件小事,原來是人們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大事。網連萬物,作為互聯網電商平臺,我從未愁過貨源事實也是如此,自疫情發生以來,我所在平臺的米面糧油、果蔬蛋奶這些重要民生商品供應量一直十分充足,綠葉類蔬菜,至今可以做到前一天下單后從田間基地直采,連夜送到中心倉后第二天分揀送出。
疫情之下,我們真正有壓力的,是倉配人手、運力的緊張,是消費者所在的小區站點能否正常運營。我們倉配的員工大多是上海近郊居民就近就業,很多人因為居住地小區核酸篩查暫時封閉,到崗率只有40%左右。訂單那么多,人手那么少,沒辦法,只能一方面找勞務公司增加人手,同時到崗員工則吃住在倉庫,保持連軸轉,直到有其他員工解除封閉來換崗。有人說這樣是不是太拼了?但我們這些正常上班的人不拼一點,可能就有一部分隔離在家的市民吃不上菜,這么想一想,只要能撐住,我們就得拼。即便我們保證所有消費者的下單都按時送達,疫情當前,在上海這個城市,仍會有一部分人遇到買菜難題。大概3月18號,公司同事聯系我說,有媒體反映,閔行一些小區由于封控時間較長、老年居民多,買菜很成問題,問我能不能想想辦法。組織貨源、采購物資這些不是難事,但如何點對點送到這些小區,這是個問題。很快,有同事告知,可以聯系相關政府部門,拿到“保供企業通行證”保障物資運送;另外有同事則通過媒體聯系到閔行水清一村、星豐苑兩個小區的居委會,可以在物資運抵后組織志愿者、黨員等搬運分發物資。
閔行某小區志愿者幫助居民分發物資
萬事俱備,只待菜到。這事難不倒我:小區統計了居民蕞需要的物資,米面糧油,果蔬肉蛋,這些日常調貨即可;還有居民說希望能有一些臘制品,以便儲存。找幾家供應商了解了一下,金華香腸能蕞快送到,那就再調一車金華香腸。3月19號一整天,土豆、西紅柿、雞蛋、袋裝香腸等愛心物資陸續運抵大倉,但倉配人手有限,只能等分揀員分揀完當天的正常訂單后,再來加班分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將3000份食材打包完畢。我們給這次免費捐贈的物資取了個洋氣的名字:“愛心食材盲盒”每一袋中裝的菜品并不完全一致,一方面是考慮到小區居民年齡不同,食材要分別滿足年輕人和中老年人對于食物和營養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用現在流行的形式,讓居民們體驗拆盲盒的欣喜,為封控生活增添一些趣味。3月20號下午2點,首批3000份“愛心食材盲盒”從奉賢中心倉出發了。后面的物資搬運、分配,會有我的同事接力完成,因為,又有新的物資捐贈需求需要我去對接了。從20號至今,“多多買菜”奉賢倉共生產了14400份食材盲盒,總計100多噸民生物資,先后送到閔行、靜安、虹口等區的多個物資緊缺小區。這些盲盒背后,是奉賢倉連續多天24小時作業,是所有在崗員工連軸轉不停歇的身影。如今,上海新一輪篩查已經開始。為了更好地應對消費者買菜等保供需求,我和所有多多買菜上海區的同事,27號連夜趕到奉賢倉“駐扎”下來,大家吃住一體,過上了久違的集體宿舍生活。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也希望,通過我和同事們的努力,能為盡可能多的上海市民,解決“買菜”這件小事。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