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賢新城“數字江海”項目:打造云端、地上、地下三座城
位列五個新城之一,作為臨港新片區發展的重要承載地,上海奉賢區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書寫著更多可能。生態綠肺、和美鄉村、先進制造、優質教育,城市各維評價角度上的褒義詞匯,好像都能和奉賢掛上鉤。
今天(9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美麗宜居的活力之區 令人向往的未來之城”奉賢區專場。
發布會上,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對于奉賢區新城建設、鄉村振興、先進制造、生態建設、文旅打造、教育發展等多方面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會后,媒體記者一行也走到了奉賢發展的一線。
未來新城建設:云端、地上、地下三座城
數字江海總平面鳥瞰圖 本文圖片均來自奉賢區
在奉賢新城內,一個承載著人們對于智慧城市無限想象的建設項目正在緊密推進當中。“數字江海”項目,被定位為“上海首個城市力全滲透的數字化國際產業城區”。作為五個新城的“一號工程”,這一總規劃面積約2060畝的城市建設項目聚力打造云端、地上、地下三座城。
在數字江海招商展示中心,導覽機器人為媒體記者們打開科技感滿溢的大門,進入沉浸式展廳。一系列數字化、全息式的展示描畫了未來創新城市的無限可能,一切都關于智慧。
奉賢區委書記袁泉在發布會上表示,“數字江海”將用十年時間,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示范區,未來產業發展的新高度。
“數字江海”的規劃充分體現了奉賢區對于新城建設的進一步設想。產城更加融合,順應未來城市和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來打造創新未來之城。空間更加復合,變單一用途為多元,變平面布局為三位一體,增強空間彈性。此外,還要做到功能更加完善,生活更加幸福。
如果從天空俯瞰,在莊行鎮“糖梨花澤”的一片稻田里可以看到“浦江潮涌 田園牧歌”八個大字。稻田畫作為生產和藝術的完美融合,正是莊行鎮乃至奉賢區鄉村振興工作的縮影。
伏羊節、菜花節、民俗節……莊行的鄉村從來不乏節日,這些節日展示著蕞淳樸的鄉風民俗和蕞純粹的田園景觀。文化和生態被保留,被發揚,并與產業、人才緊密結合在一起,一同做好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莊行郊野·農藝公園區域面積14平方公里,一期建設4.5平方公里,包含萬畝良田、千畝涵養林。打造“都市里的鄉村、鄉村里的都市”,通過莊行特色的文旅組團發展,郊野公園內四大組團引入多家總部企業,創造巨額稅收。據介紹,今年1-7月郊野·農藝公園區域實現稅收3.07億元,已完成年度區級任務的96%。
對于奉賢區鄉村振興的進一步推進,奉賢區委副書記、區長王益群表示,要進一步探索具有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特點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頭部是要堅持產業興旺。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優化農業科技創新生態;激活鄉村的特色和潛力,提供公共配套和產業配套等。
第二是要堅持生態宜居。努力打造都市里的鄉村、鄉村里的都市,把提升鄉村風貌作為主要抓手,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第三是要堅持富裕富足,創造都市生活的新生態,強化鄉村資源要素的供給,加快鄉村總部的經濟發展。
計劃每年建設不少于150萬方的高標準廠房
東方美谷,一直是奉賢的一張亮麗名片。據奉賢區規劃館工作人員介紹,全國每四張面膜之中,就有一張出自東方美谷。在奉賢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聚焦實體經濟,發展先進制造業也一直是一項重點。
奉賢區經委主任張賢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奉賢區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抓住了一個“特”字,聚焦三個特色。
一是聚焦特色產業做優做強。截至目前,奉賢區美麗大健康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已達230家,生物醫藥的微商企業超過70家。今年1-8月在生物醫藥領域,奉賢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5億元。在新能源汽車和數字經濟方面,奉賢同樣提供了優質的場景和發展平臺。
二是聚焦特色園區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奉賢成功創建了6家市級特色產業園區。通過補齊產業鏈條、豐富場景平臺和改善基礎設施,特色園區總體的經濟力度和產出效能正在快速提升當中。
三是聚焦特色轉型融合發展。近年來,奉賢區培育了新技術企業1795家,市級科技小巨人138家,建設了院士專家工作站73家,入駐工作站的專家也已經達到了455位。數字化轉型方面,奉賢累計建成了1個國家級和6個市級智能工廠,同時也建成了5個生產性服務業示范區。
下一步,奉賢區將進一步強化政策供給,進一步豐富空間載體,進一步推進創新轉型。張賢介紹,奉賢區計劃每年建設不少于150萬方的高標準廠房,同時積極騰出每年不少于2000畝的土地,為下一步引進顛覆性的企業,為科創成果的轉化做好基礎。
全國唯一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直轄市城區
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6.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4平方米,公園總數接近200個……面對這些數據,奉賢區的城市生態體系足以自傲。
王益群在發布會上表示,奉賢區是全國唯一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直轄市城區,也是上海市首批申報國家森林城市的區,此外還在積極爭創中國氣候宜居城市。
對于生態環境的打造,王益群表示奉賢區著力于三個方面:系統謀劃綠色生態布局;持續夯實綠色生態底色;著力彰顯綠色發展動能。
言子書院本月底開放,奉賢文化建設再進一步
目前,“丹甲青文——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仍在奉賢區博物館進行,189件(組)漢字文物展品,不乏一級文物。屢次“小館辦大展”的奉賢區博物館早已打響了名號。
奉賢區文旅局局長戴明華介紹,奉賢區博物館新館自2019年5月正式開館以來,累計接待觀展游客已經突破110萬人次。在2022年度全市的區級綜合性博物館社會影響力指數排名當中,奉賢區博物館位列頭部。此外,2019年10月投入使用的九棵樹藝術中心,截至目前觀演人數更是達到了180萬人次。
9月28日,言子書院將正式對外開放,將是集研學、展覽、學術交流于一體的文化空間。此外,上海美術館的首家分館“落英繽紛文化中心”也正在加快推進建設中。奉賢區正傾力打造城市文化目標。
此外,戴明華表示奉賢要著力提升文化活動品牌。從精品文博大展到公共文化藝術節,讓特色文化品牌在凝聚精神力量上面持續發力,打造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
文化活動對于旅游消費的拉動作用同樣不斷顯現。下一步,奉賢還將繼續大力推進“文旅+”和“+文旅”,積極培育發展紅色游、研學游、文博游等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推動文旅消費場景的不斷延伸。
2016年以來,奉賢區教育經費總投入年均增長超13%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今年上半年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對自治區開展實地督導,問卷調查顯示市民對奉賢區教育滿意程度位居全市前列,請問奉賢如何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在回答中,奉賢區教育局局長施文龍表示,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堅持發展的優先化。自2016年以來,全區教育經費的總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3%,新建和重大改擴建中小幼學校項目33個,總投入經費超過31個億。
二是堅持育人方式的先進化。奉賢區提出為每一個學生的新時代新成長創設蕞適合的品質教育的新成長教育理念。2021年,奉賢區研制發布了6大行動計劃,50個專項的新成長教育行動綱要,以區域整體推進育人方式變革的探索。
三是堅持教育服務的均等化。奉賢在全市率先創建成為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新區,還是全國首批嬰幼兒照顧服務示范城市。為了辦好每一所學校,奉賢積極創新實施集團化辦學,并探索聯合學校的辦學模式。目前,全區已經組建了21個教育集團和1個高中教育聯盟,實現了教育集團辦學的全覆蓋。
四是堅持教育治理的現代化。積極推進“三下一全”放管服改革,深化全員崗位聘任,實施奉賢區的卓越教師培養工程和對鄉鎮教師的支持計劃,還通過新成長指數評價,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