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賢:產業雙引擎驅動讓夢想照進現實
上海奉賢:產業雙引擎驅動,讓夢想照進現實
產業高質量發展,既關乎一個地區發展的命運,也關系千家萬戶的美好生活。從產業“大雜燴”,到產業獨樹一幟,上海奉賢這五年,審時度勢、因地制宜,一筆一畫勾勒出了產業發展的“大寫意”。無論是享譽國際的東方美谷,還是充滿潛力的未來空間,都是奉賢人民窮盡已知、開拓未知的生動實踐。敢于創新才能起飛跳躍,奉賢人民在實干與突破中,點亮“企業讓城市強大”的夢想。
帶動市民的消費,并提升消費者認同是產業發展的蕞佳落腳點。在上海的經濟版圖中,奉賢曾是不起眼的一員。彼時發展的八大優勢主導產業和六大新興產業,類別很全,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標識。
如何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站在“十二五”末和“十三五”初的交匯點,嚴峻的產業形勢擺在奉賢領導干部面前,大家都在苦苦思索:奉賢的新動力在哪里?
思想破冰才能開拓創新。產業部門開始比對14類產業,發現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在“十二五”期間占全區規模以上產值比重較大。一組數據也令人振奮:上海的化妝品企業,有40%在奉賢,而生物醫藥企業數量占比僅次于浦東。
看到這些產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上海市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畫出了產業的“大寫意”:建設以美麗健康產業為導向的“東方美谷”。
2015年,東方美谷寫入奉賢“十三五”規劃,奉賢掀起了一場破立并舉的浪潮。“三高一低”企業被列入“淘汰”名單,做大做強美麗健康產業。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揚棄過程中,奉賢的產業長板開始凸顯。
另一個機遇也在2018年悄然而至。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落戶上海臨港地區,成為上海有史以來蕞大的外資制造業項目。有著汽車配件產業基礎的奉賢,必定要承載特斯拉的溢出效應。由此,又一個產業方向——未來空間應運而生,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奉賢開始發力。
通過這一輪洗牌,“東方美谷+未來空間”的雙引擎驅動戰略,成為“十三五”期間奉賢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奉賢孕育的東方美谷,是多種產業共生共贏的“美麗健康產業聯盟”。這種“跨界以至無界”的理念,也體現在了產業全域發展之中。
園區式的傳統開發模式,可能形成“一花獨放”的燦爛,但也有著各自為政的弊端。對此,奉賢區打破物理邊界,劃分出四大產業集群發展空間板塊:以美麗健康產業為主導的奉賢經濟開發區板塊,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臨港奉賢板塊,以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為主體的杭州灣開發區板塊,以智能制造后臺承載為主體的奉城工業區板塊。
“將原先的17個104板塊整合成4片區域,形成組團式企業發展,有利于形成產業鏈,提高產業配套水平。”奉賢區經濟委員會黨組書記徐建龍介紹。
產業更集聚的同時,“三駕馬車”的發力也助攻產業提速升級。
東方美谷和未來空間概念一出,其產業推進辦就隨即成立。這是奉賢為整合行政資源而在上海市率先探索的專班工作機制,捕捉信息、制定政策、項目甄別、落地推進……針對性的服務,加速推動了產業發展。
而國企化運作,也讓奉賢的產業打起“統戰”牌。2016年成立的東方美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產業承載空間平臺。“項目來了,我們先接洽,有序引導產業集聚。”東方美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飛說,“比如生物醫藥產業,我們會導入到自己園區,而像化學藥、中藥類產業,就推薦給其他相應園區,避免相互競爭。”
產業的發展,企業是主角。奉賢還注重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組建東方美谷產業集聚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聯盟,讓論壇、大賽、大會等在奉賢“多面開花”,讓國內乃至國際龍頭企業了解奉賢、牽手奉賢。
從2015年的10.1億元到2020年的20.5億元,這是科絲美詩的產值報表。五年翻一番,每分鐘都有新的產品“誕生”,展現全球蕞大的化妝品研發代工企業的蛻變,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東方美谷,奉賢搭建研發、設計、檢測等八大中心,為企業提供全產業鏈指導。2018年成立的東方美谷研究院,就是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進行產學研合作的“碩果”,為美谷企業提供學術交流、檢測評價、技術開發等一站式的精準化服務。
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形成了強大的虹吸效應。東方美谷發展勢如破竹。獲評全國唯一“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上海市發布推進美麗健康產業發展13條政策,“東方美谷”入選《上海市產業地圖》,東方美谷產業規模已達500億元。奉賢在做強藥品、化妝品的同時,也深度挖掘食品的潛力,大白兔、鼎豐等國貨品牌煥發新生。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也被東方美谷深深吸引,資生堂、歐萊雅相繼落地。2015年以來,奉賢迎來700多家實業型企業,3000多個美麗健康品牌集聚于此。
未來空間也迎來發展契機。面對智能網聯這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空間全方位構建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產業生態。自動駕駛全出行鏈測試示范場景一期9.87公里建成投運,這也是全國首個具備“全出行鏈”測試場景的測試區。臨港南橋智行生態谷入選上海市智能制造特色產業園區,納入上海市智能網聯產業發展重點布局。上海交大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等一批重量級功能平臺落地,均勝電子、塞亞森和賽科利等一批特斯拉配套企業投產。作為上海汽車產業的“第三極”,以智能網聯技術創新為特色的“南上海汽車產業中心”日漸風生水起、光彩奪目。
一著棋活,滿盤生輝。如今,隨著“1+1+X”產業輪廓日漸清晰,奉賢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更高平臺。五年來,奉賢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從2015年的1507.1億元提高至2020年的1901.5億元,連續5年正增長。在奉賢區財富百強榜單上,稅收億元以上的企業已達32家。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