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資訊速遞(第103期)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5項新措施進一步便利外籍人員來華;蕞高上億元資助江蘇鹽城發布“黃海明珠人才計劃”升級版;博士后工作站進北京大興可獲20萬元獎勵
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實施,進一步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相關堵點;
武漢經開區“車谷英才”、蘇州吳中區東吳科技領軍人才申報中;
上海奉賢區、青浦區先后發布樓市新政,優化人才新城購房政策。
實施高層次生態環境科技人才工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印發,聚焦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路徑、重點任務、重大政策提出細化舉措。在“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部分,提出“加強科技支撐”,要求“實施高層次生態環境科技人才工程,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態環境人才隊伍”。
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正式實施
國家移民管理局從1月11日起正式施行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進一步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相關堵點,更好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這5項新舉措主要包括:放寬來華外籍人員申辦口岸簽證條件。對急需來華從事商貿合作、訪問交流、投資創業、探望親屬及處理私人事務等非外交、公務活動的外籍人員,來不及在境外辦妥簽證的,可憑邀請函件等相關證明材料向口岸簽證機關申辦口岸簽證入境。
上海:人社部攜手奉賢為天下英才提供廣闊舞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1月11日與上海奉賢區簽訂《國際科技人才資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過共建人才平臺、共辦人才活動、共享人才資源、共宣人才故事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經驗互鑒,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當日舉行2024海內外青年科學家“走進奉賢”暨深化“五個創新”主題論壇活動,會上8位青年科學家受聘成為奉賢區產業發展科技人才顧問。
粵港簽署《關于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促人才流動
1月8日,“粵港人才合作協調機制”首次會議上,粵港雙方簽署《關于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下一步,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充分利用粵港人才合作協調機制,與廣東省政府相關單位深化人才交流合作,為建設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增添新動力、作出新貢獻。
湖北:中法生態城海智基地揭牌聚集海外人才“強磁場”
1月10日,中法生態城海智基地(武漢特斯聯人才離岸工作聯絡站)揭牌儀式暨海外菁英人才項目交流活動在武漢特斯聯智慧產業園舉行。交流會上,中法生態城管委會招商處向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中法生態城區位優勢、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并誠摯邀請海外菁英人才和投資嘉賓到武漢蔡甸投資興業,共同續寫創業、立業、興業的新時代知音佳話。
云南:昆明引“才”招“財 ”“春城計劃”項目兩年實現經濟效益逾50億元
1月11日,云南省昆明市召開首屆“春城計劃”高層次科技人才成果交流會。會議披露,2022年至2023年,該市“春城計劃”高層次科技人才項目實現經濟效益50.14億元人民幣。交流會上,部分“春城計劃”高層次科技人才項目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對兩年來的相關成果進行分享。當日,新修訂的《昆明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選拔培養考核實施細則》發布,本次修訂突出鼓勵飛地引才、開通綠色通道、探索自主評價四大亮點特色。修訂后,各層級職能職責更加明晰、選拔條件和程序更加優化、培養和考核工作更加規范、人才的監督管理更加完善。
江蘇:鹽城發布“黃海明珠人才計劃”2.0
1月13日,江蘇鹽城市“黃海明珠人才計劃”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出臺的《關于深入實施“黃海明珠人才計劃”的若干政策》。此次升級版人才新政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服務發展大局,重點突出綠色低碳、數字經濟、海洋產業、金融等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頂尖人才攀峰、卓越工程師支撐等計劃,明確頂尖人才“一事一議”,“揭榜掛帥”引進人才直接認定;創新制定了“支持科創平臺引才聚才”的相關政策,鼓勵各縣(市、區)科創平臺和人才項目加快向鹽城“創新之核”匯聚。新政創新實施人才貢獻獎勵計劃,引導人才認定標準向薪酬待遇、市場認可等多通道轉變;評價認定人才,既問“專家”,更問“東家”,讓民營企業這一用才主體在新一輪政策支持下更有獲得感;明確市域外(含境外)科創飛地引進的創業項目,可不受注冊、參保地限制,同等享受“黃海明珠人才計劃”。新政中引人注目的是,鹽城對能引領鹽城產業發展,并取得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頂尖人才(團隊)實行“一事一議”,創業類人才(團隊)蕞高可獲1億元人才綜合資助、創新類人才(團隊)蕞高可獲5000萬元綜合資助。
北京:博士后工作站進北京大興可獲20萬設站獎勵
大興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日印發《大興區博士后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從設站引才、科研經費、就業獎勵、配偶就業支持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辦法》提到,經國家、北京市批準新設立的,或者首次遷入大興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園區分站,在完成首次博士后研究人員進站后,給予一次性20萬元的設站獎勵。每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員(不包括在職博士后研究人員),給予一次性10萬元招生資助。同時,博士后科研項目入選國家、北京市重點項目課題且結題,或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的,一次性給予博士后團隊(或個人)蕞高20萬元的項目經費支持。針對出站后,到大興區企事業單位工作且簽訂不少于3年期限勞動(聘用)合同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合同期滿后繼續在大興區就業且勞動(聘用)合同約定期限不少于3年的,還可給予蕞高10萬元就業獎勵。
1月13日,上海奉賢區、青浦區先后發布樓市新政,優化人才新城購房政策。奉賢提出,按照奉賢新城區域發展和產業導向,與用工單位簽訂兩年及以上勞動(聘用)合同且在本單位工作滿一年、按規定在滬繳納職工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滿3年及以上、在本市無住房的非滬籍人才,同時符合相關條件,可購買奉賢新城住房1套,同時購房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為個人。青浦提出,深化人才購租房補貼制度,結合青峰人才政策優化升級,聚焦重點行業,結合市場化評價和人才積分認定管理,進一步擴大購租房補貼覆蓋面,對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分類給予租房補貼;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分層定級管理,分類給予購房補貼。結合青浦區戰略布局和產業規劃,制定出臺青浦區人才新城購房政策,對于青浦區同時符合單位條件、個人條件以及工作年限條件的非本市戶籍人才,按規定在滬繳納職工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3年及以上且在本市無住房的,可在青浦新城范圍購買1套住房,同時購房資格由居民家庭調整為個人。
四川:出臺培養青年科技人才“頂青”專項
日前,《四川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頂青”專項實施方案》出臺,明確省級層面將每年遴選支持15名左右具有沖刺國家級領軍人才潛力的青年科技骨干,通過全方位支持培養,加速壯大全省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實施方案》提出,將總結并堅持行之有效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方式,有效銜接國省重大人才計劃,探索建立更加符合科研規律的青年科技人才遴選、培養機制,變評審項目為評選人才;創新建立兩院院士舉薦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制度,減少人才考核評估頻次,注意將科技人才成長進步情況納入結果考核;提出長周期穩定支持、經費使用“包干制”等一系列實打實的服務支持激勵措施,賦予“頂青”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完善“頂青”人才管理制度,建立退出機制,加強資金監督,確保放下的權限接得住、用得好。
湖北:武漢經開區2023年度《人才強區戰略3.0》政策申報中
日前,2023年度武漢經開區“車谷英才”各項政策申報工作開啟。申報指南明確,2023年度“車谷英才”包括戰略科技人才、產業領軍人才、行業高端人才、杰出高管人才、科技服務人才、青年創業人才、卓越工程人才、著名社會人才。其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有利于推動武漢經開區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得到國際國內同行認可、獲得過國際國內知名科學技術獎項的“高峰”人才及團隊,可申報成為戰略科技人才,獲得蕞高1億元資金資助。能夠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產品升級、效益提升,推動武漢經開區重點產業發展并得到國內外同行認可、獲得過國內知名科學技術獎項的行業領袖人才可申報成為產業領軍人才,獲得蕞高1000萬元資金資助。
江蘇:蕞高1000萬扶持!東吳科技領軍人才申報開啟
1月10日,2024年度頭部批東吳科技領軍人才申報開啟。東吳科技領軍人才計劃主要圍繞科技發展前沿和全區產業集群發展需求,深化“333+N”產業集群培育,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支持類型主要包括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創業領軍人才項目、創新領軍人才項目。其中,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可獲得3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項目立項資金,創業領軍人才項目可獲得100萬元至300萬元的項目立項資金,創新領軍人才項目可獲得50萬元至100萬元的項目立項資金。此外,創業類人才或團隊項目可享受蕞高1000平方米研發及辦公用房補貼、蕞高1000萬元股權投資、蕞高1000萬元科技貸款、蕞高1000萬元產業化成長獎勵。本批次申報管理系統網上填報截止時間為2024年2月9日17時。
信息綜合自:新華社、中國政府網、商務部網站、中新網、中國青年報、觀察者網、中國江蘇網、成都日報、楚天都市報等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