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改革進行時丨奉賢團區委引領青年“三圈”并進助力新城建設
青年報·青春上海見習記者 劉秦春
奉賢團區委在本輪縣域改革中,牢牢把握共青團改革正確方向,圍繞跨界破圈超越,引領凝聚青年突破原有朋友圈,共建更大的“服務圈”;聯系服務青年做大資源圈,推進資源配置方式社會化;組織動員青年聚合能量圈,讓愛護佑成長、跨越山海。
通過以上改革舉措,奉賢新城青年深入社區,更是與新城建設環環相扣、息息相關。
奉賢團區委在本輪縣域改革中致力于引領凝聚青年跨界跨層擴大原有朋友圈,改革團的工作力量選用機制,共建更大的社區乃至社會“服務圈”,在新城范圍內建立和完善了社區團組織體系,成立了獨具特色的“紅領巾社校聯盟”和“賢青益家”團建聯盟。
“我們想讓更多原本處在不同圈層的青年愛上共青團,加入共青團,一起走出現有的朋友圈。”奉賢團區委負責人告訴記者,奉賢共青團引領凝聚黨政機關青年、“兩新青年”、社區青年、高校學子等青年力量加入社區團干部組織,有效拓寬了團的工作骨干來源渠道。
新城社區90后樓宇青年王甜甜是成功破圈后加入社區團干部組織的代表之一。她在疫情暴發初期響應團委號召成為了一名口罩生產志愿者。“得知新城社區在組建團支部,我大膽地報名了,沒想到竟然成功了,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和支持。”王甜甜說她現在更貼近社區、了解社區了,還可以更好地服務社區、建設社區。
王甜甜(右1)作為青年志愿者選舉為社區團支部成員
今年三月,奉賢共青團試點打造“紅領巾社校聯盟”,南橋鎮11個社區團干部與轄區學校大隊輔導員結對,推行由社區團支部、共建學校輔導員和家長共同擔任輔導員的制度,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促進青少年主動融入社區、服務社區。
“紅領巾社校聯盟讓青少年們深入社區,也讓他們真正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旺悅社區結對共建的育賢小學大隊輔導員張嘉怡說,社校聯盟成立后,少先隊員們在雙線指引下有機會參加多形式、多樣化的社區活動,例如社區紅色演講團、學習社區好榜樣、走進社區行服務等。
新城社區團支書瞿思佳認為社校聯盟成為了少先隊員們蕞直接有效接觸和了解社區工作的平臺。“之前社區里很難招募到大年齡段青少年參與社區活動,而社校聯盟成立以來,孩子們不僅給社區增添了活力和創造力,更帶動了青年家長們積極地參與到社區活動中,這也是我們非常希望看到的結果。”瞿思佳說道。
此外,為了進一步為基層團組織賦能增效,奉賢團區委牽頭基層條塊團組織打破地域、層級界限,在新城建立了“賢青益家”團建聯盟,構建組織牽動、工作聯動、資源流動、創新驅動的團建共建格局。
11月19日,團建聯盟成員單位之一的奉賢城管執法局推出了奉賢新城“美麗街區·夢想街景”市民建議征集活動,就讀于正陽社區弘文學校的五年級學生沈茹昱和媽媽一起報名參與其中,并為正環路街區logo的設計提出了建議。沈茹昱說:“我已經在正陽小區生活十年了,我很熱愛我的小區,得知有‘夢想街景’征集活動我就報名了,想設計出我理想中的小區logo,為此我感到自豪和幸福。”
奉賢區城管執法局百路辦負責人孫愷說,能夠收到正陽社區青少年們的意見和建議“真是意外又驚喜”。他表示將認真研究、采納并運用各類建議和方案,后續還將結合線上線下渠道展示青少年們設計的手繪logo和彩鉛畫,讓更多的學校、商鋪、居民參與美麗街區的方案設計,形成廣泛的社會參與度和友好的互動氛圍。
在積極推動縣域改革過程中,奉賢團區委始終堅持聯系服務青年實現資源跨界破圈,積極推動文化資源、青年志愿者資源以及知識資源破圈,推進資源配置方式社會化。
今年國慶期間,南塘戲劇社推出了原創公益話劇《賢南苑》。育秀社區90后秦濤帶著家人一起來觀看,他說:“看完話劇以后,感受到了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的不易,多了一份感動和理解。”后來他也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參與社區治理,領悟了“奉獻”一詞的真正含義。
社區該如何對待流浪貓流浪狗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在奉賢,“藍絲帶”社會組織和當地自發形成的“睦鄰萌寵”團隊一起開展了市區和郊區聯動的“萌寵自治”活動,把愛寵青年組織起來形成一支穩定的志愿者隊伍,開展了各項青年社區自治工作,實現青年志愿者資源破圈。
“今年我們探索開展了‘萌寵自治’項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TNR(為減少流浪貓和流浪狗數量,采取絕育手術而非安樂死)的重要性,社區流浪動物擾民的情況也有了明顯改善。”“睦鄰萌寵”志愿者鄭元苑想讓更多人知道TNR,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不遺棄寵物才是減少流浪動物數量的源頭。
知識資源也能破圈。南橋鎮曙光社區響應家長們寒暑假學生“看護難”的呼聲,在社區青年教師志愿者的積極參與和共同推動下,成功開設了家門口的社區暑托班“曙心成長社”。
社區暑托班學生王思源的媽媽封令娟告訴記者:“我們是雙職工家庭,寒暑假‘看護難’是我們非常頭疼的事。今年我們家門口社區開辦了自己的暑托班,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讓我們能安心投入工作。感謝各位老師和志愿者用自己寶貴的時間來照顧我們的孩子,我也相信這樣的活動能讓孩子種下一粒感恩的種子,以后做個溫暖的人,回饋社會。”
奉賢區南中路幼兒園青年黨員教師李倩是今年社區暑托班的班主任之一,她說這是一次“以專業之長為社區做服務的難得機會”,不僅能引導和幫助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也讓更多人與社區融為了一體,“越來越多的社區青年也在加入我們的團隊”。
讓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免費享受文化盛宴,以文化人,“把戲劇文化作為文化善治的著力點,融合社區善治,探索出一條青年文化團隊助推社區治理的新道路”。
奉賢團區委組織動員青年實現“正能量破圈”,開展青少年成長賦能、就業賦能和普法賦能工作,此外,不僅著眼當地的青少年,還輻射幫扶云南、貴州等貧困山區里的青少年成長,讓“愛”與“正能量”成功破圈,跨越山海。
聚焦社區特殊青少年群體,發揮青少年社工的專業力量,開展了“遇見未來”青少年賦能計劃。在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就業、就學、普法等幾個方面,融入心理學專業理論,開展了“情感賦能”“成長賦能”“就業賦能”“普法賦能”活動。
青少年事務社工展仲鳴每月都會到社區上門走訪困境青少年,她說今年求助的家長比較多,個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還比較嚴重,通過一步步引導和一層層賦能,“每當看到輟學、逃學的學生們再次回到校園,每當看到困惑無助的大孩子們走出家庭、進入社會自力更生,我感到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困境青少年群體,讓這些孩子和社區一起成長、和新城共同發展”。
與此同時,奉賢共青團也關注國內其他地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讓正能量突破地域圈層,跨越山海。多年來,上海南橋公益聯盟志愿者走進大山深處,為貧瘠大山里的孩子帶去愛與希望,點亮他們關于美好未來的夢想。
今年11月,南橋公益聯盟開展了“益聯云海·益路向南”公益活動,為云南各校捐贈緊缺物資,提供公益性教育教學服務,把課外科普項目帶進山區鄉村學校,開拓山區學生視野、提升山區學生綜合素養;還確定了貧困生助學對象,一對一結對捐資助學直至其上大學,激發學生自我成長成才,長大后報效祖國。
“公益聯盟的叔叔阿姨們為我們帶來了大山外的精彩世界,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去往上海,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云南省大理市漾濞縣富恒完小的孩子們說道。
青年報·青春上海見習記者 劉秦春
來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時青年報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