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匯黃浦江濱水工業遺產的改造|他山之石
原標題:上海徐匯黃浦江濱水工業遺產的改造|他山之石
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的同年,在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的告示中,就規劃了黃浦江邊供外國貨輪停泊的洋船停泊區,時至今日,黃浦江濱江已然成為上海乃至中國濱水工業的代表。
徐匯區境內共有11.4公里長的海岸線,是黃浦江可開發蕞大的區域的海岸線,徐匯濱江的工業遺產地的改造,對城市空間更新和文化遺產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濱水工業遺產是指現代城市范圍內水域與陸地相接的一定區域內工業遺產的總稱。
上海濱江工業遺產沿黃浦江和蘇州河狹長地帶呈連續帶形分布。徐匯濱江由于位于上海市黃浦江發展軸南端,與世博園區和徐家匯商圈、南站商圈相鄰,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境內11.4公里長的海岸線公頃。
徐匯濱江將城市道路、綠地景觀以及沿江岸線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建立岸線與腹地的聯系與互動,并結合布置特色休閑、娛樂、商業等主題功能,創造多樣性的公共活動空間。
道路系統的規劃,綜合了人性化的步行系統、自行車系統、有軌電車系統和水上交通系統,人車分流,兼顧了可達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在道路網規劃圖中,縱深40-300米的寬度,為后期的交通再發展留有余地。
另外,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出發,設置區域內標志性建筑,在強調節點特殊性的同時,從均衡與穩定的尺度的出發,構建了腹地建筑高度從100-180米向濱水區逐漸遞收的建筑空間序列,從而形成富有節奏的濱江城市天際線。
現已建成的濱江區域,賦予各段開放空間相應的主題特征,有貫穿整個濱江沿岸的塑膠漫步道,有供年輕人休閑的溜冰、籃球場等區域,有利用工業時期的傳輸帶改為高架步行空間的。
這些公共文化設施,在強調公眾參與性的同時,也增加了區域的活力。
關于濱水工業遺產的保護,國外早些時候就已經有轉型方面的成功案例。蕞具代表性的就是1975年正式對外開放的美國西雅圖煤氣廠公園。它作為濱水工業遺址轉化為城市公園的先驅,開創性地保留并適應性地改造工業歷史建筑,而這種帶有時代性的構筑物,形成場地獨有特征,并成為后工業時代獨特的景觀手法特征。
由于原址濱水工業遺產的特殊性,徐匯濱江區域分布著大量的廠房、碼頭。在部分工業外遷后,岸線的規劃秉持尊重文化遺產資源的不可再生原則,將濱水工業遺產融入景觀環境之中。
通過塔吊、火車站站臺等原始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形成了濱水區極具時代特色的景觀和空間節點。
余德耀美術館的應運而生,也是利用了上海飛機制造廠飛機庫的大跨無柱空間特點等。還結合公眾的活動需求,將原始的工業傳輸帶設計成二層的步行平臺,讓人們能夠在錯位的時代中,有別樣的步行體驗,通過強化記憶場所、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徐匯濱江岸線目前正在全力推進豐谷路南面地段建設,旨在與北面已開發的節點地段相貫通。
為了重塑工業遺產的地域風格和文脈,正在開發建設的南部的徐匯濱江,將保留原始的航空跑道、機庫,結合歷史文脈形成具有航空特色的綜合商務區,喚起人們對“場所精神”的共鳴。
部分原始工業建筑廠房,采取功能置換等策略,引入公共活動,建設文化休閑區,讓原始工業遺產的場所精神重生。
這種放射性的、復合化的功能定位,將會使得濱水與腹地融合在一起。
徐匯濱江是城市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們對于濱水工業遺產的新的價值認知。
“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每一塊地都是地域性和文脈的結合,因此通過新舊景觀元素的對比來加強場地“關系”,即通過工業遺產與新的材料構造形成對比,以塑造特有的工業景觀并讓人們懂得原始的工業功能。
在濱水開發的策略及其理念上,國外有很多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紐約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濱水工業遺產地的復興工作,1981年在聯邦沿海區域法案的指導下,通過了濱水地區復興及海岸資源法案,這是濱水地帶更新和復興的主要管理依據。我國多元化的開發需求,需要通過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協商、斟酌,建立相應的專項條款、法規和管理辦法,為以后的濱水工業再開發提供科學的支撐。
美國哈德遜河公園落成時,紐約先后成立了專門的小組和具有專門職能的哈德遜河管理局,并且組織了一支由知名城市規劃師、結構工程師、經濟顧問及藝術家和歷史學家等人員構成的權威的后期管理團隊。徐匯濱江開發也需要成立相關權威的后期管理團隊,對后期的濱江開發進行持續跟進。
3、引入市場投資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
濱水工業地帶往往兼有地理位置敏感、空間結構復雜、規劃建設周期長等特點,因此需要政府部門主導及公眾參與。而濱江建設的難度與周期,直接導致開發成本過大,需要借鑒國外的模式,以政府為主導,鼓勵多方資金(社會或者個人)的參與,蕞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共贏,為濱水工業遺產創造蕞好的效益,并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監督機制。
1、上海市黃浦江兩岸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浦江十年:黃浦江兩岸地區城市設計集錦(2002-2012),《上海城市規劃》, 2012 (3) :161
2、姚朋 , 紐約濱水工業地帶更新中的開放空間實踐與啟示——以哈德遜河公園為例 , 《中國園林》 , 2014 (2) :95-99
3、張松,上海黃浦江兩岸再開發地區的工業遺產保護與再生,《城市規劃刊》 , 2015 (2)
(審讀:叢綠 編輯:俞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391219793 僅微信